谢天宇-

2023-10-04 11:39发布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在微信群里

  就可以随便乱说话吗?

  近日,家住上海闵行的龚某

  为了发泄对邻居的不满

  在邻居群里随意散布谣言

  最终,被法官“领着”到

  每户邻居家登门道歉

  原来

  龚某此前与邻居王某、高某夫妇

  因楼道垃圾堆放问题产生了矛盾

  双方一直没有妥善解决此事

  去年他们在两个邻里群中

  再次发生口角

  一气之下,龚某发布了多条

  针对王某、高某夫妇的不实言论

  法院审理认定

  这些言论

  容易使得微信群的其他邻居

  陷入错误判断

  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权

  判决被告龚某

  以书面的形式

  在涉案的微信群中进行赔礼道歉

  并赔偿原告精神赔偿损害金

  而两个微信群中一个已经解散

  这该怎么办?

  闵行法院法官助理谢天宇介绍:

  我们查明了微信群组成员

  我就带着被执行人

  挨家挨户去送达致歉函

  跟当事人说

  当时发布的信息是不实的信息

  法官提醒:

  不要在公共场合随意发表

  针对他人的不实言论;

  邻里之间和彼此之间要尊重礼让。

  微博上,不少网友

  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表示

  “判得好,执行也好!”

  看起来“社死”

  但却能收获好的效果

  还有许多网友觉得

  网络不是不法之地

  网上造谣成本低

  更应当从严打击

  近年来,因造谣

  被警方拘留的案例也不少。

  今年4月,有网友发帖称云南工商学院有女生遭3名黑人性侵。4月23日,嵩明警方发布警情通报,该信息系谣言,系李某城编造。已依法对李某城给予治安拘留处罚。

  2022年9月,网传辽宁一食品公司工人在生产黄豆酱等产品时往里面大小便,此事引发公众关注。9月26日,辽宁葫芦岛绥中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经查,刘某某在网上对某公司产品造谣滋事、恶意评论,警方对其作出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每一位网民

  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对朋友圈、微信群等

  互联网信息要始终保持

  客观、理性认识

  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

  文字来源 | 上海电视台-新闻坊综合看看新闻、上海新闻广播


最新问题 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663681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