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成都从天府广场出发,途经红照壁、浆洗街、老南门大桥,继续往南,就会到达这个地方——神仙树。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热闹起来,来此勘探、测绘,然后开土动工,成都高新区的盛况从此开始。
从科园一到四路扩张到了今天的天府一到五街!高新区的优势明显,人才聚集性比较强;可支配的财政比较高,能够强有力地孵化出企业。号称大中华区的大源与中和都算是核心板块,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活力高新 创造无限
成都高新区1988年开始筹建
1991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人民日报多次点赞成都高新区
先期开发只有2.5平方公里
1996年第增加到47平方公里
后又扩大到130平方公里
到如今约237平方公里
其中大部分又属于
西部(成都)科学城的规划范畴
这是因为新经济活力区的规划处于
成都老城区和天府新区的枢纽位置
✍ 众所周知,成都的传统工业基础不是很好,但成都高新区闯出了一条内陆创新的领跑西部之路,先后被确定为 “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成都高新区由南区、西区组成,与双流区合作共建的天府国际生物城44平方公里(规划70平方公里);与东部新区合作共建的未来科技城60平方公里。
南区87平方公里,包括武侯区4个街道和双流区1个街道;涵盖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西区43平方公里,包括郫都区2个街道
01 ▍高新区也是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由“一核四区”构成,与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互动发展。
其中“一核”——即成都科学城,其中的“四区”即新经济活力区(在高新南区)、天府国际生物城(在天府新区)、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在东部新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在高新西区),协同构建创新承载地。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规划图
02 ▍新经济活力区是成都的核心所在
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新川科技园、瞪羚谷和骑龙湾、AI创新中心等6大产业社区。
这是成都高新区发展历史最久、实力最强、发展质量最好、新经济聚集度最高的区域,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新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
与此同时,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的重大项目也在加速建设中。在天府四街南侧、天府大道西侧,由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建设的抖音创新业务中心已完成土方施工,主体施工至地下室基础部分,预计2024年8月竣工。该项目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00亿元,建成后将开展交互式多媒体办公系统、手游、端游及衍生产品等创新业务。
据介绍,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今年21个重大攻坚项目合计总投资达290.6亿元。其中,欧珀、中微半导体、迈科、天箭等4个在建项目预计在今年底竣工。
新经济活力区规划面积79.6平方公里,涵盖肖家河街道、芳草街街道,涉及中和街道(中和板块全部在此)、桂溪街道(大源板块在此)、石羊街道。
成都向南
左中和 右大源
当年有志青年住大源
关键遇上了成都向南
大源发展过程:大源原属于双流华阳,位于绕城外,离成都市中心约10公里。大源的概念与范围远远大于大源村,大源村确实是个村庄,曾经没有城镇的悠闲,更没有城市的繁华氛围,出门很不方便。
2000年以后,随着高新区的发展,成都发起了一路向南建设的高潮,位于天府大道西侧的大源几乎在一夜之间爆发。
20年前的大源 图源:网络
大源的华丽摇变得益于城市发展的红利,目前,大源已成为成都房价最高、最现代化、都市感最强的区域之一,又称“成都的深圳”。从农村骤变为CBD,只用了不到20年,大源板块现在发展的全部是第三产业!
大源村只是大源的一个角落,大源村和其他村落(逐渐被新地名所替代,现在网上几乎查不到这些地名),共同组成了如今的“大源组团”。而开发商跟进时,也称此为“大源板块”,大源的概念由此而来。而大源社区成立于2020年6月1日,是成都高新区桂溪街道的下属社区。与俗称的“大源板块”相比,区域更狭小。大源发展现状:开车买盐早已成往事,现在的大源不仅公交地铁通达,高楼林立,从2005年开发开始,中海、华润、万科等开发商在此开发。
众多甲级写字楼和商业体,世豪广场、高新伊藤、麦德龙、铁像寺水街等综合体的凝聚力,成都七中高新校区、幼儿园及小学等。还有桂溪生态公园、大源中央公园等加持,加上离天府软件园很近!
大源欠缺的方面:对于40万人的区域,医疗配套还是区域内的短板,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板块是轮动的,但文化的形成需要时间的沉淀。大源板块的右边受成雅高速及铁路影响很大。
历史悠久的中和场
借力新川板块重新再启航
中和发展过程:中和位处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2010年5月,中和街道整体区划转成都高新区,地位突然变高了,甚至高过华阳。
中和街道区位优势明显,定位为以国际交往、区域总部、创新研发、服务外包、居住配套为主的城市发展区,将发展成为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文化行政等高端服务业的区域生产组织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中和街道得名于《礼记•中庸》,始建于明代,是成都历史最悠久的老场镇之一,自古就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码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人文精神则已成为中和场的魅力之魂。 近代以来,也一直是重点发展的乡与镇。
中和发展现状:老中和的城市更新工作加快推动,已经成型的五岔子大桥,芙蓉岛公园,高新区体育馆,中和湿地公园,新川湿地公园,地铁6号线都是中和骄傲的地方。
金融城已经响当当,大源村摇身变成了国际大源,但火三轮、城中村等标签依旧刻在中和身上。
中和不足的方面:“堵堵堵”是中和常态,维也纳酒店旁边的那座桥是成都最堵之一,早晚高峰压力巨大,就像一座一样,难以逾越。这都是由于府河导致的自然割裂。好在后期将有多条地铁线加持。
中和如何发展才能追上大源
✍ 在成都高新,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生活环境,处处彰显着繁华大都市的味道,还有凭借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人才留在高新扎根,而近年来蓉漂们,买房都是首选大源与中和,因为可以解决职住平衡问题!
当然,有很多朋友说这两个板块,在成都向南的路上,“一左一右,高新区的左膀右臂",都是一个妈生的,为何中和街道干不过大源社区。
无论网上如何说,中和马上高攀不起或翻身了等内容,但实际上中和发展并没有太大的飞跃,只是靠近府河这边修得漂亮了!
因为中和是老场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安置房、自建房范围大,被人冠以“城中村”之名,加上断头路、钉子户更是城市界面升级的直接阻碍。这样的情况在成都也很多,比如北门的一些区,包括像华阳及龙泉这些区域,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而这一切在大源都不存在,因为过去大源板块就是一些自然村,很好整合,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结合体。另外,中和发展受限的也有地势的原因,那就是府河让中和与天府大道割裂开了,让中和发展多少有些受限。曾经,网上流传的视频,专门讲到很多人过往中和大桥的心酸感觉,描述得很揪心……但大源的房价太贵,买房需要有一定经济实力。大多楼盘房价突破了3万,仅比高新区的金融城价格低点。
而中和房价要温柔得多,所以成了很多刚需入手之地,烟火味与接地气那是没得挑。
其实,在作者看来,中和要想翻身,唯有发展好新川板块!作为新兴板块,新川从规划和定位来看,从产业及住宅的品质等方面都肯定是优于大源的,因为改善型住房更多。
总结,但从富人的聚集度来看,大源肯定是优于新川的,但新川后发力还是很大,如北大资源紫境府、金隅等项目也是吸引了高净值人群入住,未来也会很快形成富人区。
需要注意的是新川板块的四周基本有发展断层;而大源只有西侧是发展断层,但现在大源的土地很少了。任何板块都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因为人们生活习惯的原因,就不会轻易选择变动,正如住西门的就不愿意到东门热闹的地方来生活!
建议,改善首选中和的新川,其次是大源,最后是中和老城;而刚需可首选大源,然后考虑中和!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探讨与交流!
▌ 声明:内容来源公众号【城市动态】,不作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