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租房-

2023-10-04 00:41发布

  2015年,我以一名“山东考生”的身份,通过高考来到了浙江省攻读大学。我从小调皮好动,与传统“山东考生”形象截然不同,高考竞争极为激烈,因此我只能考上一所普通的双非本科学府。

  幸运的是,我选择的大学位于我儿时梦寐以求的城市——杭州市,这成了我的幸事。大一时,我和身边的同学们一样,按时上课,有作业时前往图书馆认真写作业,放假时则会游览杭州的各大景点,几乎将整个城市的美景一一浏览。

  我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科学,除了常规的课业,从大二开始,还增加了一些户外实地勘测的小测验。一次实地勘测中,另一组同学突然造访了我们选定的区域,经过交流才得知,原来他们是同济大学测绘专业的学生,特地前来与杭州市高校的地理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学术交流。

  他们的操作比我规范,比我熟练,整个勘测流程也比我严密,比我流畅。这次接触让我深感愧疚,看着这些努力拼搏的新朋友们,我实在过意不去。

  不久后,我找到了学院里一位资深教授,希望能够在他的指导下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课堂上无法获得的。这位教授非常愿意,热情地欢迎我来他的实验室。从那时起,我开始在课余时间里定期去他的实验室,尽力提供帮助,虽然只是做些零碎的工作。

  我之所以只能做些零碎的工作,是因为有些任务实在太复杂,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尽管如此,通过观察和学习,我逐渐提高了实验室助理的工作技能。

  同时,教授每个月还会给我600或700元的津贴,对当时的我来说,这些钱足以支付食堂的饭费半个月。大二快要结束的时候,实验室助理的工作即将结束,教授问我对未来有何规划。我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因为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想到它来得如此迅速。

  考虑到我的个人情况,我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我咨询了辅导员,了解了近几年学长学姐的就业和升学情况,还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决定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

  对我来说,考研是一个相对稳妥的选择。然而,我决心要考入一所优秀的高校。这一次,不同于高考,我不想再平平淡淡,也不愿意凑合度日,我下定决心要考入985高校。

  我进行了广泛的选择,查阅了各个高校和专业的信息,最终将目标专业锁定在了计算机相关领域,将目标高校确定为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大学。

  首先考虑到同济大学,经过理性思考,我认为它并非适合我。我只是因为之前的一次勘测给同济大学带上了一层特定的印记。接着是清华大学,查了一下报录比,我直接放弃了。我觉得报考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对我而言几乎等同于主动选择落榜。

  随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刚进入大学的学姐推荐我咨询了一个距离我们学校不远的考研机构。机构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告诉我:“如果你想考上北航,唯有参加我们的一对一全科辅导才有一线生机。如果不参加这门课程,你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几乎为零。”一看价格,需要18万,我哪里有这么多钱。

  晚上回到宿舍,想着机构的评价,我下定决心,下定决心,咬咬牙,我坚持要试一试凭借自己的努力,看看能否考上研究生。最终我决定,报考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因为这个学院的招生名额相对较多,考试内容也是我比较擅长的,不涵盖统考的科目,而是采取自主命题考试。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就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备考。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我打算考北大,只有零星的几位朋友知晓,不过每次见到我他们都坚持劝我:考虑一个稍低一级的学校吧。

  在大三备考期间,经过两年的努力,我终于成功考入了北大的研究生。这个世界从不辜负那些付出努力的人。

  大三开始,我陷入了单调乏味的备考生活,"枯燥"成了关键词。我不再外出逛街,也不再去电影院观影,甚至没有时间与漂亮女生共进晚餐并聊天。

  我将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图书馆,这是为了追求美好的未来和维护自己的尊严,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我都全力以赴。

  备考中最具挑战性的事情是自学,因为我选择了不参加辅导班,必须从头自己学起。我浏览了知乎和微博上众多学霸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

  在他们推荐的各种学习方法中,我找到了一两个适合我的,当然,也有许多并不适合我的。最终,我摸索出了适合我的学习方法和复习进度。

  虽然摸索的日子充满焦虑,但一旦我找到了学习的步调,效率就大幅提高了。在大四上学期,我甚至获得了8000元的国家级奖学金。

  那时,我和三个室友常常一起去图书馆,午餐时间会互相带饭。他们曾经劝诫我不要太拼,但后来他们开始支持我追求北大的梦想。我向他们表示感谢,捶了他们一拳。

  在11月的考研报名截止后,我曾一度感到非常紧张,尽管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知识无穷无尽,我仍有很多领域需要掌握。 "如果考不上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晚上和我的室友一起慢跑,然后进行了一场游戏比赛,随后我们继续一起学习,点亮台灯,以减轻焦虑感。毕业临近,我幸运地获得了北大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我的三个室友也都有了各自的发展:一个考上了国家公务员,一个在上海的国有企业找到了工作,还有一个被四川外国语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和其他考生一样,我们都以为,克服了考研的困难后,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好转。但真正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我们才明白,挑战才刚刚开始。北大校园里聚集了众多学霸,尤其在我们的专业领域,同学们都是专业出身,能够迅速掌握各种编程技能,涉猎前端、后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各种技术。

  而我,一个地理信息科学出身的学生,面对复杂的课程内容,甚至不知从何入手。我只能开始不断摸索,尝试操作,并向优秀的同学请教。在巨大的压力下,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带来进步。

  在北大攻读研究生期间,我有机会参与实验室实习,每月获得丰厚的收入,这让我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研究生第一学期结束,而第二学期还未开始,突如其来的2020年疫情爆发改变了一切。整个下半学期,我们的培养方案变成了在线课程和网上提交作业。在家自学,我的进步速度相对较慢。

  我向我的导师咨询了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的行动。导师建议我远程加入了信息工程研究所附属实验室。虽然被称为入职,但那几个月成为我最佳的学习时期。

  在实验室里,老师和师兄师姐带领我进行物联网安全方面的研究。我开始从基础知识入手,每天早上起床后就打开电脑查阅文献并做笔记,每天晚上在睡前输入代码,然后让电脑运行代码,我则休息。

  第二天早上坚持检查前一天的代码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就修改,如果正确就做记录,这样前一天的研究就不会白费。

  到了研究生二年级,疫情得到了缓解,我重新回到了校园,并正式开始了科研所实习岗位。实验室不仅有实习岗位,还有正式岗位,实习岗位主要由导师的学生担任,而正式岗位则通过社会招聘公开选拔,整个实验室共有100多人,其中大约有90人是正式员工。

  由于我在研究生一年级选择了较多的课程,已经修满了所有学分,因此可以毫不担心地去上班,不必考虑上课的问题。

  在指导下,我按照导师的建议搬离了学生宿舍,在科研所附近与师兄一同租住,我们四个人合租了一个双层小户型的房子,我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小卧室。整个研究生阶段,我过着996的生活,每天早上九点准时到达研究所打卡上班,晚上九点左右从实验室出来后,很快就能回到休息的地方。

  每周需要工作六天,但在导师、师兄师姐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一些进展,逐渐找到了研究方向,尽管我依然在不断追求进步。我的师兄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即将毕业,他非常出色,我将他视为我的榜样,他告诉我要慢慢来,不要着急。

  自从来到科研所,我的生活质量有了提升,不仅改善了住房条件,每个月还能获得税前5400元的科研补助和1200元的租房补助。此外,北大还按照国家标准每年为研究生提供6000元,相当于每月500元的生活补助。

  综合计算下来,作为一名学生,我每月的收入超过了7000元。这反映了国家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许多人担心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会因为年龄较大而需要向家人索要生活费。

  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已经在从事各种实习和兼职工作,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让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能提升生活质量。我对此心怀感激之情。当然,我也要感谢一直以来勇往直前、刻苦努力的自己。

  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即将进入研究生三年级,思考着我的毕业项目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我选择继续投身科研领域,还是追求公务员的职业道路,我都将保持初心,始终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我要铭记着那个曾经的少年自己,即使并非最杰出,也要成为最勇敢的自己。


最新问题 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663681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