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标题]

2023-09-15 19:37发布

  1981年高考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仁寿一中毕业班的大部分同学并没有感到紧张和焦虑,而是超级平静。一切都太“有序”了,以至于最好的机器也不过如此,早上六点半,在哨子声中按时起床早操,到点吃饭,按部就班上下课,晚上九点半,在值周老师的监督下被迫熄灯睡觉!周末只有周日,就是逛逛街,吹牛下棋打牌,看书看电视——“大西洋海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周末播放...就是在5月15-17日进行高考预考,五月下旬预考筛选结果出来之后,依然如此。全然没有如今这样学校、社会和家庭等营造出的过度紧张的高考氛围。回到高中入学的1979年的中考,当年要求,只有年满十五周岁的初中毕业生才能报考中专,因此许多年龄小的同学只能报考高中。那一年,仁寿一中录取分数比当时中专录取线高了十多分。经过两年的持续艰苦学习,到了1981年7月高考前时刻,对于上大学,大家是非常渴望的,这是关乎“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和“是吃米饭还是吃红苕”的大事。之所以能很坦然的面对高考,主要还是大家觉得基础好,学习勤奋努力,老师也很负责,学校有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心里确实有把握能够考上学,况且,前几届的高考数据也可以说明问题。还有就是许多同学把解决跳出“农门”当成了基本诉求,对于出生农村的孩子,最大理想就是“跳农门”,能上个中专,毕业后国家安排工作也是觉得不错的。即使由于各种原因升不了学,回家当农民也没有太多怨言,怪只怪自己运气太霉了——“初中毕业没上成中专,多读两年反而成了农民”!那个年代的农民吃穿住行都是非常非常艰苦的。哈哈,也正是1981那年的夏天赶上了四川全面推行“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年底就彻底实行土地下户,农具是简陋而不缺的,农活是永远都干不完的!不过,历史证明,没有考上学校也可能不是坏事,老家区高中不少没有考学的同学还真是成了老家乡镇的父母官,小日子过得也不错。考前的6号晚上,学校放电影“董存瑞”以让同学更放松心态应对高考。1981年7月7、8、9号是高考时间,这三天学校伙食大有改善,每天中午有一道荤菜。平时间每周星期三中午才有一次“打牙祭”,日常的早餐总是稀饭馒头加豆瓣葱咸菜,中餐和晚餐总是盆盆蒸饭加素菜或者咸菜豆瓣葱,素菜总是白菜豆腐、青菜萝卜、豆角瓜,大锅菜几乎没有多少油腥味,寡淡而素雅。盆盆蒸饭筷子一划成八瓣,菜一分八份,各领自食,站立分分钟搞定。这三天,天公作美,雨中间晴,备上雨伞或草帽,穿着粗布外衣,一切准备停当。考场设在了距离一中有三里多路外的教师进修学校,需要步行二十多分钟。语文、化学、数学、政治、物理、英语、生物,三天七门课考下来,体能消耗还是很大的,考试一结束,大家身心得到了彻底放松,只记得作文是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同学们对答案进行了简单核对并初步估分,那时候没有标准答案参考,也没有任何渠道获得相关信息支持,一切都是“也许大概差不多”,许多同学对自己的估分非常保守,因为这样在选择志愿时,保险系数才更大,填报学校也是尽量考虑能录取,而不是什么档次、名气与好坏,对专业选择更是盲人摸象!这年,四川省教育招生考试部门要求考生必须在分数下来前填报志愿,就是自我估计分数后填。就原来估计只能考上专科或者一般本科的同学而言,填报提前批和重点大学志愿也就是玩玩而已。那时,川大、重大是四川最好的大学,招收的专业和绝对学生数相对现在来说,也是很少很少的,当年重大在全国招生总数也就1200多名新生,可是就这,也是四川省内招生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在大专本科合计录取率小于5%的档口,只有平时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才填报这类学校。对于填报像清华、北大、中科大、上交大、复旦、南开和北航等知名学校,多数情况是这样,在校长或者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去填报。至于东北、西北或者其它省市好的大学,同学们总体上是陌生的,有的是决然不想前往北方学习生活的,单就生活习惯、铁路交通路费、长途颠簸以及人际间的陌生感等都是问题。然而,就在高考结束后,四川发生了特大洪灾。1981年7月9-14日,四川盆地广大地区历史上罕见地大面积连续六天暴雨,后面几天,间或性的也有下雨,全省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百年一遇灾情,除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渡口市外,洪水波及14个地、市,119个县(市、区),受灾人口1584万人,淹没房屋223万间,倒塌、冲毁房屋139万间,死亡888人,伤13010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成渝、宝成、成昆三条铁路主要干线多处发生塌方,使运输中断10天到20天。公路被破坏的情况更为严重,80条公路干线和482条县以上的公路全部冲断。就连老家附近的球溪河都漫水超过公路路面,将水稻全部淹过了,损失非常惨重。重庆磁器口黄海水位超过了192米很多房屋完全淹没在了洪水下面!到了7月底领取分数通知单的日子,同学们很早就回到了学校,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毕业各班紧急开会,除发放分数通知以外,老师还每人发了一张志愿表,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考试分数重新填写志愿。原来,正是因为洪水冲断了公路,打乱了省厅的招生工作进程,学生的志愿表还没有被送走,同学们就可以用新的志愿表换掉原来的志愿表。当然大多数同学因为考分差异不大,也没有必要重新填报,只有部分高分段或者预估分数差别大的同学重新填报了志愿。就是因为这场洪水改变了很多同学未来的社会机缘!假如没有那场大水,没有志愿的重新填报...也许一切可能不一样!这一年,七门课程总分600分,数学有20的附加分,英语50分,生物30分,其它科为百分。理科大专线是37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同班同学再次相约填报志愿。结果那年我们班有两个清华,一个北大,上海交大、复旦、南开、川大等一流大学均有同学考上。仅仅我们四班一个班就有六人同时来到了重庆大学,四人同时考进现在被合并进入了武汉大学的武汉水电学院。后来才知道,最低400分左右可以考进重庆大学矿冶两系。一晃四十年了,还有多少人记得一中校道路两旁的木槿花,高大的橙子树、枇杷树、石榴树、枣子树、玉兰树和桉树...拴着铁链的水桶与古井,上锁的自来水龙头箱子,外墙写着标语的教室,爬满壁虎的土坑草席厕所,寺庙亭子一样的女生宿舍,漏雨潮湿加霉臭汗臭的大屋子男生宿舍...还有那个讲话嗓门奇大瘦高个脸角分明的校长,“凶恶”但还善良的总务主任,有点秃头和蔼可亲的班主任物理老师,穿得一本正经的语文老师,说“黄瓜还没有起蒂蒂”总是拿着备课本写题的数学老师,穿得邋遢头发斜搭的英语老师,特别是雨天在食堂教大家唱歌的美丽女孩...还有那个泥巴操场,毛草铺盖的室内体操房,可以生产仪器的校办工厂,位于二楼灯光昏暗的木楼板图书室,围墙边荷花小水塘旁自打水的澡堂子...还有那可以攀爬进出学校的断墙和铁门,大门对面半山上面夏天可以顺水漂流游泳的沟渠,穿城而过邻近北门水库的农场以及路边金黄的广柑和饱餐的红薯饭,下雨天向满井方向长跑的两公里柏油路面...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出来直辖了,党的代表大会从十一大到快开二十大了!大学211,985,双一流出来了!浙大成了超级大学了,川大整合科大和华西了,重大变成985的尾巴了...清华北大成为需要预约才能进去的旅游景点了,大学就这样一路改革下来。这帮同学一路风雨走过了四十年光阴,学习、工作,结婚、养儿育女,总体说来是平顺的。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转型的许多事情,不论是否如意,健康活着总算是好事。大多女同学已经退休,部分男同学也退居二线了。好些人物已经升级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年岁已经深深地扎进了大脑和心里,表现在腿脚和脸上...退休生活开启了新的人生...


最新问题 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46636814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